本報白城訊(記者 王國彬 通訊員 田芳)“坐在家裡就能遙控電機井,想啥時候澆就啥時候澆,比用柴油機井省時、省錢,以前澆一公頃地得兩天,光油錢就得300多元,現在一天就能澆完,電費才幾十塊錢。”白城市洮北區三合鄉鳳城村農民方正華說,他家2.6公頃耕地,與親屬合用一口電機井,一次性投入5000元,“幾年就能把投入的錢省回來,這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項目。”
  抗旱抽水試點“柴改電”
    白城地處我省西部,多風少雨,是典型的乾旱半乾旱地區。旱災發生頻次為100%,多年平均受災面積486萬畝,成災面積198萬畝,占我省成災面積的55%以上。
    為了確保糧食增產、農民增收,多年來白城市積極破解水的瓶頸,通過實施“引嫩入白”、大安灌區等水利工程,充分利用過境江河水;通過打抗旱水源井,合理開發地下水;通過人工增雨,最大限度留住空中水。其中打抗旱水源井提水灌溉,占現有灌溉面積的88%。全市現有抗旱水源井10萬眼,其中,柴油拖動機井9.6萬眼,電力拖動機井4000眼。柴油拖動機井成本高、效率低。
    去年8月,白城市發改委、白城市能源辦、國網白城供電公司共同調研,將白城市洮北區三合鄉鳳城村作為抗旱水源井“柴改電”(柴油拖動機井改為電力拖動機井)試點村。全村共有46戶160口人參與試點,新增電機井46眼,覆蓋耕地276公頃。工程總投資171.25萬元,其中,電力部門投入143萬元,試點村農民投資23萬元,市能源辦投入5.25萬元。不徵地,減少了電網建設投資,簡化了建設手續。農民負責變壓器購置與管護,有效地解決了變壓器丟失、損毀等管護問題。國網白城供電公司進行技術指導,把好質量關。
  農民人均增收2590元
    如果用柴油機井灌溉,每公頃灌溉一次需要耗費兩天時間,花費350元,鳳城村共有耕地655公頃,全村所有耕地灌溉一次需要花費22.9萬元,比較乾旱年頭一年需要灌溉6次,大概需要花費137.4萬元。使用柴油機井後,每公頃灌溉一次僅耗費1天時間,花費90元,全村所有耕地灌溉一次只需花費5.9萬元,比較乾旱年頭一年需要灌溉6次,大概需要花費35.4萬元,比柴油機井減少102萬元。
    電機井具有出水快、不丟轉的優點,以種植玉米為例,在較乾旱年份,由柴油機井改為電機井灌溉,每公頃可增加玉米產量1000公斤,試點村共有耕地655公頃,全村共可增產65.5萬公斤。按每公斤玉米2元錢計算,全村共可增收131萬元。加上“柴改電”灌溉節省下來的102萬元,“試點村”農民人均收入可提高2590元。
    全市按9.6萬眼井、灌溉650萬畝計算,全市可增產糧食13億斤。每年每畝地可節省灌溉費用90元,按9.6萬眼井、灌溉650萬畝計算,全市可節省5.85億元。按增產糧食平均每公斤2元計算,全市農民可實現增收13億元。實施“柴改電”,年可消納電量3.84億度。
  (原標題:抽水“柴改電”年省5.85億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w68qwdt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